本报讯 昨日上午,不到八点半,莱西市民李先生就为一起案件早早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想到,一进“来访接待大厅”,就有人立即迎上来……原来,市中院规定,全院所有审判执行业务庭每天上午八点半前都要安排一名副庭长以上领导在“来访接待大厅”接待群众,不让早来的群众等在外面。这是市中院完善便民举措的一个镜头。据悉,自去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已整改落实25项便民服务方面举措,制订和完善了21项新制度。
着眼于畅通渠道通民意,市中院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50余条。其中,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市中院对全市法院窗口单位和人民法庭开展明查暗访,并在全市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每一名干警的司法礼仪。去年以来,市中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答复群众各类诉求、咨询1.9万余件。开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架起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的新媒体桥梁。完善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参与庭审评查600余人次。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联席会议制度,取消了对进入审判区的律师的安检规定,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司法公开,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其中,市中院设立了醒目的司法公开墙,法官信息、审判执行程序等一目了然。当事人在立案大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的密码,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各类文书1.7万余份;向当事人发送和回复执行信息7.6万余条,及时向当事人公开执行进程和结果。市中院还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全新改版的官方网站即将启用。
市中院还进一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增设无线上网等便民设施,建立立案接待、材料转递等一站式服务,推广电子送达等新举。截至目前,对380起商事案件,以电子方式送达司法文书981份,文书送达时间平均减少7天。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邮件开展调解、庭前证据交换、接收答辩意见等法律文书,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通过司法查控网络平台的运行,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比以往缩短至少半个月。
市中院还与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并在全市法院推广李沧区法院司法鉴定程序前置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去年以来为困难群众和企业缓减免诉讼费2163万元,健全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等机制,为627名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33万元。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案件35400件,服判息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信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7日《青岛日报》头版和7版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不到八点半,莱西市民李先生就为一起案件早早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想到,一进“来访接待大厅”,就有人立即迎上来……原来,市中院规定,全院所有审判执行业务庭每天上午八点半前都要安排一名副庭长以上领导在“来访接待大厅”接待群众,不让早来的群众等在外面。这是市中院完善便民举措的一个镜头。据悉,自去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已整改落实25项便民服务方面举措,制订和完善了21项新制度。
着眼于畅通渠道通民意,市中院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50余条。其中,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市中院对全市法院窗口单位和人民法庭开展明查暗访,并在全市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每一名干警的司法礼仪。去年以来,市中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答复群众各类诉求、咨询1.9万余件。开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架起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的新媒体桥梁。完善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参与庭审评查600余人次。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联席会议制度,取消了对进入审判区的律师的安检规定,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司法公开,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其中,市中院设立了醒目的司法公开墙,法官信息、审判执行程序等一目了然。当事人在立案大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的密码,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各类文书1.7万余份;向当事人发送和回复执行信息7.6万余条,及时向当事人公开执行进程和结果。市中院还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全新改版的官方网站即将启用。
市中院还进一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增设无线上网等便民设施,建立立案接待、材料转递等一站式服务,推广电子送达等新举。截至目前,对380起商事案件,以电子方式送达司法文书981份,文书送达时间平均减少7天。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邮件开展调解、庭前证据交换、接收答辩意见等法律文书,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通过司法查控网络平台的运行,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比以往缩短至少半个月。
市中院还与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并在全市法院推广李沧区法院司法鉴定程序前置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去年以来为困难群众和企业缓减免诉讼费2163万元,健全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等机制,为627名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33万元。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案件35400件,服判息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信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7日《青岛日报》头版和7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不到八点半,莱西市民李先生就为一起案件早早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想到,一进“来访接待大厅”,就有人立即迎上来……原来,市中院规定,全院所有审判执行业务庭每天上午八点半前都要安排一名副庭长以上领导在“来访接待大厅”接待群众,不让早来的群众等在外面。这是市中院完善便民举措的一个镜头。据悉,自去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已整改落实25项便民服务方面举措,制订和完善了21项新制度。
着眼于畅通渠道通民意,市中院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50余条。其中,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市中院对全市法院窗口单位和人民法庭开展明查暗访,并在全市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每一名干警的司法礼仪。去年以来,市中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答复群众各类诉求、咨询1.9万余件。开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架起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的新媒体桥梁。完善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参与庭审评查600余人次。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联席会议制度,取消了对进入审判区的律师的安检规定,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司法公开,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其中,市中院设立了醒目的司法公开墙,法官信息、审判执行程序等一目了然。当事人在立案大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的密码,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各类文书1.7万余份;向当事人发送和回复执行信息7.6万余条,及时向当事人公开执行进程和结果。市中院还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全新改版的官方网站即将启用。
市中院还进一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增设无线上网等便民设施,建立立案接待、材料转递等一站式服务,推广电子送达等新举。截至目前,对380起商事案件,以电子方式送达司法文书981份,文书送达时间平均减少7天。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邮件开展调解、庭前证据交换、接收答辩意见等法律文书,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通过司法查控网络平台的运行,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比以往缩短至少半个月。
市中院还与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并在全市法院推广李沧区法院司法鉴定程序前置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去年以来为困难群众和企业缓减免诉讼费2163万元,健全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等机制,为627名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33万元。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案件35400件,服判息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信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7日《青岛日报》头版和7版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不到八点半,莱西市民李先生就为一起案件早早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想到,一进“来访接待大厅”,就有人立即迎上来……原来,市中院规定,全院所有审判执行业务庭每天上午八点半前都要安排一名副庭长以上领导在“来访接待大厅”接待群众,不让早来的群众等在外面。这是市中院完善便民举措的一个镜头。据悉,自去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已整改落实25项便民服务方面举措,制订和完善了21项新制度。
着眼于畅通渠道通民意,市中院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50余条。其中,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市中院对全市法院窗口单位和人民法庭开展明查暗访,并在全市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每一名干警的司法礼仪。去年以来,市中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答复群众各类诉求、咨询1.9万余件。开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架起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的新媒体桥梁。完善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参与庭审评查600余人次。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联席会议制度,取消了对进入审判区的律师的安检规定,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司法公开,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其中,市中院设立了醒目的司法公开墙,法官信息、审判执行程序等一目了然。当事人在立案大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的密码,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各类文书1.7万余份;向当事人发送和回复执行信息7.6万余条,及时向当事人公开执行进程和结果。市中院还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全新改版的官方网站即将启用。
市中院还进一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增设无线上网等便民设施,建立立案接待、材料转递等一站式服务,推广电子送达等新举。截至目前,对380起商事案件,以电子方式送达司法文书981份,文书送达时间平均减少7天。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邮件开展调解、庭前证据交换、接收答辩意见等法律文书,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通过司法查控网络平台的运行,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比以往缩短至少半个月。
市中院还与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并在全市法院推广李沧区法院司法鉴定程序前置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去年以来为困难群众和企业缓减免诉讼费2163万元,健全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等机制,为627名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33万元。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案件35400件,服判息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信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7日《青岛日报》头版和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