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法理情并用,化解万家事
■编者按 他们是奉献在政法战线上的普通人,用默默坚守、甘于奉献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他们有的是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业务标兵,有的是创新开展审判工作的能手,有的是兼顾法理情、化解矛盾纠纷的“铿锵玫瑰”……近日,我省发布10位“齐鲁最美法官”,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法治精神,用辛勤付出守护法律荣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他们的事迹,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赵琳
马骏:孩子们心中的“法官妈妈”
作为一位女法官、一位母亲,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马骏,在面对离婚案件调解时,总能敏感捕捉化解纠纷的最佳切入点,用亲和力感染每一个剑拔弩张的当事人。
多年来,马骏审结的离婚案件中,80%以上都是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她的个人电话也成为一些离异家庭孩子的“热线”,孩子们定期向她诉说学习和生活情况,被誉为孩子心目中的“法官妈妈”。
2018年初,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中院率先成立了首家分调裁工作室,主要对二审案件进行分流审理,马骏带领团队,只用半年时间就整理出了100多个判决说理模板,大大提高了审案结案效率。
疫情期间,一些当事人急切想要开庭。马骏向领导汇报后第一个到岗,通过互联网视频庭审方式调查案件500多起。她总结出的“临沂中院互联网视频庭审工作法”被选为全省法院“云开庭”典型。
李美芹:兼顾法理情,速裁化“心结”
对广饶县人民法院民事速裁第一团队负责人、一级法官李美芹来说,很多民事案件的完结,不代表工作停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会与案件当事人保持沟通,真正用心化解当事人的“心结”。
一起离婚案件调解成功后,李美芹经常和当事人夫妻俩通电话或视频,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几个月后,案件中的丈夫被打动了,开始改变成为一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去年暑假,夫妻俩的大女儿考入华东政法大学,她主动给李美芹打去电话,说“要成为一名像李阿姨一样的法官”。
感情破碎的夫妻,反目成仇的兄弟,对簿公堂的父子……在李美芹的办案历程中,大部分可以握手言和。在她眼里,效率也是公平正义的一部分。2016年起,她带领团队探索开展简案速裁,创造了业内多项“第一”。最近3年,李美芹团队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100余件,多项指标位居全省156个基层法院速裁团队前列。
牛春:用心用情化解矛盾
庭审、调解之余,每天下午组织特邀调解员与法官助理碰头会,每周五下午组织周会,集体研讨疑难案件,摸排下周案件……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一级法官牛春的日程安排表上,永远是密密麻麻的。
一个小区的邻居,因为一场车祸反目成仇。原告在医院治疗骨折期间,老父亲因病去世,原告因无法去照料自责不已,无法原谅被告。受理案件后,牛春和调解员采取了背对背的调解方案,分别做工作,一方面向原被告讲明各项法律法规、赔偿标准,晓之以理;另一方面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角度动之以情。假期里,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持续跟进,用微信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被告履行了赔偿义务,原告撤诉。
牛春从事审判工作15年,审结案件3500余件。她说,“当事人脸上的笑容,不仅是对案件处理结果的满意,更是一种对过往的放下,这就是我们调解速裁团队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义。”